騰訊喜歡什么樣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? |
時間: 2013/4/13 10:43:50 點擊: 14181 |
2010年年底,一款叫“胡萊三國”的游戲開始在騰訊開放平臺上嶄露頭角。彭志堅找到胡萊三國的團隊,希望投資他們。“從年底開始談,一直到2011年上半年敲定交易。”胡萊三國的CEO黃建說,當時胡萊并不缺錢,但想到騰訊能夠提供的資源,還是決定接受投資。不過,胡萊創(chuàng)始人喬萬里和黃建提出兩個條件:第一,騰訊只能買進小額股份;第二,不能進董事會。 “真的是有點不放心。你想,它自己也做社交游戲,而且做得還很好,我們當時感覺胡萊與騰訊自己的產品比,還是隔了一層。”黃建說,雙方在進不進董事會這個問題上,吵了很長時間,“可以說是和Richard(彭志堅)拍了桌子。”原因是,騰訊不僅要進董事會,還要包括其游戲業(yè)務線的人。最終權衡利弊,胡萊還是接受了騰訊的董事會成員要求。 2011年,胡萊開始從社交游戲向頁游轉型,伴隨而來的是收入上的陣痛。有一次開董事會,胡萊創(chuàng)始團隊向投資人交待過去一個季度因轉型而導致的收入下降。“本來準備好挨罵了,沒想到散會之后第一個請我們吃飯、安慰我們的就是騰訊的人。”黃建說,合作之后才發(fā)現(xiàn),絕對不是引狼入室那種感覺,他們給的資源、協(xié)調真的很多。 匿名創(chuàng)業(yè)者:騰訊的內部競爭要比外部更激烈 把騰訊業(yè)務線的人放進被投公司的董事會,是騰訊投資的顯著特色,幾乎每一家被投企業(yè)都有來自騰訊相關業(yè)務線的負責人。這種安排的一個好處是,真正實現(xiàn)了雙方在產品層面和團隊方面的無縫對接;難點在于,可能會讓距離最近的兩個競爭對手在同一個董事會上。 騰訊曾經投資過一家公司,這家公司在手機上的直接競爭者就包括騰訊自己做的一款產品。“一開始就有競爭,他們的人還在我們的董事會上,說不別扭那是瞎話。我們是被投企業(yè),人家是自己培養(yǎng)的,血緣關系就是不一樣,這一點必須得承認。”這家公司的創(chuàng)始人說,但是好處在于,騰訊系的企業(yè)之間的競爭,是良性的,“在市場上我們與拍拍團隊真刀真槍地干,但私下里大家都是哥們,去深圳我們一塊吃燒烤、喝啤酒。” 如果把中國互聯(lián)網(wǎng)視作一個江湖,那么在騰訊內部就還存在另外一個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。“大江湖的競爭是沒有底線、沒有秩序、沒有仲裁者的,有點笑傲江湖的意思,反正大家都是無法無天。在騰訊這個‘小江湖’,競爭甚至更慘烈。你行不行,拿產品和業(yè)績說話,其他都是廢話。但是,不同在于,騰訊系內部的競爭,是良性的,有道德底線的,有秩序去遵循的,它更像一個‘法治社會’。”這位創(chuàng)業(yè)者對《創(chuàng)業(yè)邦》總結道。
|
上一篇: 又一個2B的O2O創(chuàng)新:幫商家留住熟客 下一篇: 馬云:做搜索是為了讓百度睡不著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