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站設計之“后視覺設計”時代 |
時間: 2012/9/22 12:41:02 點擊: 10847 |
會反映在點擊量、轉化率、客戶數量、客戶反饋等數據中,但這些數據的變化絕對不是純粹由用戶體驗所導致的,(相反在很多時候它與數據變化的關聯并不大)其它多種因素參雜在了一起,使得你無法分離。即便是A/B Test,也如吳卓浩所說的那樣:你無法只改變用戶體驗相關的條件而保證其它條件完全一致。你也許會反駁我說Google的HEART模型總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確立設計目標,并能大致量化一部分設計價值。但如果要再從這些價值里面去分離視覺設計的效用呢:改變一個按鈕的顏色或質感比起改變它的位置,所帶來的影響更難以量化。
專家定律 "不可能一直做視覺設計,對吧?"這是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。其背后的潛臺詞是:做了N年設計后,技術進步放緩,學習能力創新能力都一定輸給后來者,遲早要被淘汰。這個問題可以這么來思考:一個行業需要專家么?如果回答是肯定的,依照一萬小時定律,你從事視覺設計工作十年,便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,那你的競爭力起碼在你的職業生涯頭十年,是不斷得到增強而非減弱的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:一個比較有"天賦"的畢業生,工作三年后,作品的視覺表現力就已經和公司的資深設計師不相上下了。甚至由于TA更年輕更能"感知"潮流,相比資深設計師其作品更為"時尚"。這似乎違背了一萬小時定律,你的優勢被入行三年的人給打破了。事實真的如此么?或許TA用色比你更大膽、手法比你更創新、使用元素比你更潮流,看上去更具"感官效果"。但設計不是創作,對么?更資深的你色彩運用一定更為考究、版式更為合理、對技術標準和可實現性考慮更為周全,你更了解用戶是
|
上一篇: 李開復:為什么美國互聯網公司兵敗中國? 下一篇: 網站從不到1千IP漲到6萬IP的啟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