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色列創新崛起:中國應向800萬人小國學什么? |
時間: 2015/5/11 15:57:32 點擊: 5801 |
哈撒韋伯克希爾公司(Berkshire Hathaway)主席沃倫·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向來很少投資海外企業。但早在2006年,巴菲特以40億美元買了以色列金屬公司ISCAR Metalworking約80%的股權,這是巴菲特當時在美國以外進行的最大一筆投資交易,也是以色列歷史上來自海外的最大一筆投資。 2013年,巴菲特用20.5億美元買下剩余20%的股權。同年年底,巴菲特收購了以色列電纜公司Ray-Q。 亞洲商界傳奇人物李嘉誠也是頻頻出手。他旗下的高科技創業投資基金Horizons Ventures已投資了超過25家以色列初創公司。兩年前被谷歌(微博)以10億美元收購的以色列導航軟件公司Waze,早期就是李嘉誠投資的。 同時,蘋果、谷歌、Facebook、思科、英特爾、IBM等科技巨頭也紛紛涉足。蘋果收購了以色列體感技術公司PrimeSense,個人助理應用Cue;谷歌收購了導航軟件公司Waze,安全初創公司SlickLogin;Facebook以1.5億美元收購數據分析服務公司Onavo。 英特爾、思科、微軟等公司不僅收購以色列初創公司,還將其海外研發中心設在以色列,在當地高薪聘用頂尖的專業人才。 以色列創業可謂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,每年都有數家企業被美國科技巨頭收購或赴納斯達克上市,但為什么其本土難以誕生Apple或Google這樣的巨頭? 下一個谷歌能否誕生在以色列? ![]() JVP合伙人Fiona Darmon(左),Kobi Rozengarten(中),Raffi Kesten(右) 以色列頂尖VC基金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 (以下簡稱JVP)管理合伙人科比·羅森加滕(Kobi Rozengarten)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表示,以色列只有約800萬人口,本土市場規模小,所以企業從
|
上一篇: 易車股權結構曝光:京東持股26% CEO持股14.7% 下一篇: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放緩 六年來的第一次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