門戶網站困境:內容同質化待解 廣告被新媒體分流 |
時間: 2015/9/15 8:56:13 點擊: 5971 |
文/夏雨 9月初,鳳凰網宣布裁員,雖然規模未知,但據內部員工透露,一些頻道目前已經開啟“假模式”,鳳凰科技與鳳凰數碼在和久必分之后,又走向了分久必和的路子。 另一家自稱老二,也甘于做老二的門戶網站搜狐也在年初進行了裁員,規模上千人。 兩家的裁員,只是走下坡路的其中第一個表現形式,這一點從各家的財報中也可以得到印證。鳳凰網2015年第二季度凈利潤為人民幣2250萬元,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8450萬元下滑73.4%。而搜狐從2014年第一季度起,已經連續6個季度虧損。 今年年初,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率先表態要進行門戶改革,并堅稱門戶并沒有消亡,相反有很強生命力,借助SNS傳播、自媒體及新廣告方式,門戶可能獲得重生。 搜狐的門戶改革已經進行大半年,但改革的成效并沒有看到。至少,近兩個季度的財報并沒有反映出正面效果。 近來,不乏“門戶已死”的論調,原因無非是PC流量下降、用戶接收信息的方式多元化等等,但我們也可以看到,門戶網站們也正在應對閱讀習慣的變化,在內容、移動端做調整,甚至增加此前未涉及過的新業務,但不得不說,這些改變只是將原有弊端進行微調,距離真正的變革還相差很遠。 內容高度同質化,PGC能成救命稻草嗎? 門戶網站被業界越來越多的人定義為傳統媒體。其一,它的運作模式和傳統媒體差不多,所差的只是它沒有版面(時段)限制,但門戶的內容經營方式依然是圍繞在熱點;其二,它的商業模式也和傳統媒體差不多,報刊賣發行量,電視賣收視率,門戶就賣流量,以CPM及CPT為主。流量越高的頁面位置就越容易值錢。 十多年前,新浪創立了這種“海量快
|
上一篇: 別看他不修邊幅 人家可是身家幾十億的硅谷教父 下一篇: “度秘”落地手機百度之后 搜索還會如何改變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