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聯網公司血拼體育版權:豪賭未來 變現是難題 |
時間: 2015/8/11 14:45:22 點擊: 3667 |
力已經被ESPN證明。ESPN全稱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,是一家成立只有25 年的體育賽事傳播機構。根據市場調研公司SNL Kagan統計,ESPN向它的有線業務伙伴收取的費用為:每位用戶平均每月5.13美元,這樣的用戶總共有1億家(行業平均水平是每位用戶大約20美分)。此外,ESPN每年還有20億美元的廣告收入。目前估值已經超過500億美元,而2015年預計收入將超過100億美元。
三是辦一些與賽事相關的線下活動。例如PPTV策劃中的項目包括“奔跑中國”、全國棋牌類賽事“PP撲克派”、大學生U聯賽以及PP真人足球經理聯賽等。 “這些賽事做得會帶有一些綜藝節目的特質,做上一兩年可能就會有觀眾群,不僅版權有品牌價值了,到時候即使失去一些頂級賽事版權,也會有這些賽事補充起來。” 董礫說。 的確,互聯網思維之下,體育賽事不單單是賽事本身,而是從賽事運營到賽事播出,從線上到線下,從內容到流量的一體化運營生態。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,一項體育賽事絕不是購買版權那么簡單,而是圍繞體育賽事打造一整套“IP “化變現模式。體育是一個泛娛樂行業,而互聯網正在泛娛樂化。 傳統媒體處境堪憂 從 2014年開始,國家連續推出相關改革措施和規劃,特別是國務院出臺的《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》中,明確“放寬賽事轉播權限制”,并且將之列為優化市場環境的重要舉措。這對中國體育賽事轉播權市場的其它參與者無疑是極大利好,對于央視則無疑是極大利空。 過去,央視體育頻道憑借自身的高曝光度為籌碼,對外支付的轉播費很低。很多體育賽事運營方將央視轉播作為必要的談判條件。而前幾年歐冠重回央視的原因之一,就是扛不住央視不轉播后用戶關注度的巨幅下降。而像乒超、羽超、女排聯賽等只能通過央視播放才能吸引贊助商的賽事,甚至需要倒貼錢給央視。 視頻網站的崛起正在削弱央視長期以來的版權紅利。雖然以央視為代表的電視臺依舊會是體育賽事轉播的重要渠道,但視頻網站、智能電視、電視盒子等帶有“互聯網基因”的播出渠道會逐步吞噬電視臺的觀眾,打破央視的壟斷。 此次失去西甲版權,央視體育頻道也被迫緊急買下放棄多年的英超版權。 不過,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,尤其是樂視、PPTV等不具備流量優勢的互聯網平臺,在高額投入后,能否收回成本也面臨諸多風險。
|
上一篇: 58徹底吃下趕集:通過基金間接收購其剩余股份 下一篇: 唯品會季報圖解:營收14.5億美元 同比增77.6%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