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開復:為什么美國互聯網公司兵敗中國? |
時間: 2012/10/6 9:44:26 點擊: 5150 |
美國互聯網公司幾乎無一例外都在中國折戟。下圖顯示的是在中國失敗的美國公司,以及三大贏家:阿里巴巴、百度和騰訊。這三家公司的合并市值約為1500億美元。
![]() 很多人都將美國公司在中國的遭遇歸咎于政府監管或偏袒。盡管這些因素的確起到了一定作用,但更多的原因還是源于這些公司自身的問題: 1、過于短視 中國市場很大,很考驗耐心。美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制定優先順序時,通常以盈利能力為標準,還會在經濟衰退時全面縮減規模。但這些舉動的結果通常是“省小錢吃大虧”。雖然短期內節約了資金,但卻將市場份額拱手讓與競爭對手。 例子:AOL在中國市場兩進兩退,每次退出都是因為自身的財務狀況不佳,但中國市場依然繁榮。 2、本地團隊權力不足 中國市場很大,競爭也很激烈。要在中國抓住機會,美國公司必須充分授權本地團隊,讓他們實現機動靈活、充分自制,從而融入當地、迎接挑戰。然而,由于一些聳人聽聞的消息或者過于陳腐的擔憂,導致美國公司的總部不僅拒絕讓本地團隊自制,甚至還施加了額外的審查制度。 例子:谷歌就需要在政策、產品、數據中心布局、用戶界面甚至首頁涂鴉等問題上獲得總部的審批,更不用說具體的人事招聘問題了。 3、全球化進程緩慢 中國市場非常獨特,因此需要特殊對待,但美國公司卻很看重單一的全球化平臺。這些決策可以維持全球化平臺的統一性,但卻可能失去本地市場份額。 例子:eBay曾經收購了市場領頭羊易趣網,但隨后卻關閉了該平臺,轉而重點發展服務器設在美國的eBay平
|
上一篇: 消息稱編程語言PHP即將推出移動版 下一篇: 網站設計之“后視覺設計”時代 |